怀魁网 >中医中药>中药材

海金沙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海金沙根

药材名称海金沙根

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

别名铁蜈蚣、铁丝草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,铁脚蜈蚣根(《江西草药》)。

出处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
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根茎。8~9月采收。

性味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性寒,味甘淡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利湿消肿。治肺炎,乙脑,急性胃肠炎,黄疸型肝炎,湿热肿满,淋病。

①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兴奋强壮剂。可补虚弱,治痨咳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补虚弱,治跌打损伤,筋骨痛,伤寒热狂及湿热肿满,茎痛。"

③通淋,治黄疸。(《药学通报》8(4):190,1960)

④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"治痢疾,刀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

复方①治肺炎:海金砂根、马兰根、金银花藤、抱石莲(均鲜品)各五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②治乙型脑炎:海金砂根一两,瓜子金五钱,钩藤根五钱,金银花藤一两,菊花一两(均鲜品)。水煎,加水牛角适量磨汁同服(如无水牛角,用石膏代替)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③治急性胃肠炎:海金砂根三钱,水竹青一分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

④治传染性肝炎(黄疸型):鲜金沙根一至二两。煎服,一日二次分服。如用金沙根粉末,每次五分,一日三次;用温开水送服。如用甘蔗一段,荸荠五个,淡竹叶二钱,煎汤更好。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(1):23,1960)

⑥治乳痈:海金沙根七钱至一两。酒、水各半煎服。服后暖睡取汗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
⑥治小儿脱肛:海金沙根、瓜子草、芦竹笋、铁马鞭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⑦治腮腺炎:鲜海金沙根一至二两(或干根五钱至一两),水煎服,日二剂。(福建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海金沙根

药材名称海金沙根

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

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Japanese Climbing Fern

别名铁蜈蚣、铁丝草、铁脚蜈蚣根

出处出自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godium japonicum (Thunb.) Sw.[Ophioglossum japonicum Thunb.]

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挖根及根茎,洗净,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,长1-4m。根茎细而匍匐,被细柔毛。茎细弱、呈干草色,有白色微毛。叶为1-2回羽状复叶,纸质,两面均被细柔毛;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,长12-20cm,宽10-16cm,小叶卵状披针形,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,上部小叶无柄,羽状或戟形,下部小叶有柄;不育羽片尖三角形,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,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,小叶阔线形,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。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,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,穗长2-4mm,孢子囊盖鳞片状,卵形,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,环带侧生,聚集一处。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。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(Cav.)R.Br.的全草,在广东、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。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: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,小叶片基部有关节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地区及陕西、甘肃。

性状1.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,不规则分枝状,茶褐色,常残留有禾秆色细茎干。根须状,众多,黑褐色细长,弯曲不直,具细密的纤维根。质硬而韧,略有弹性,较难折断,断面淡黄棕色。气微,味淡。

2.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壁增厚木化,外被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,黄棕色;厚壁组织细胞多角形、木化,外层6-7列厚壁细胞,较大,黑褐色,壁稍薄,内层厚壁细胞黄棕色,壁厚,层纹较密,孔沟明显;基本薄壁组织2-4列,细胞较小,切向椭圆形;原生中柱,外围以内皮层细胞1列,类长方形,排列整齐,胞腔内含黄色油状物,维管束鞘细胞1-2列,维管束周韧型,韧皮部狭窄,细胞较少,多角形,木质部由多数管胞级成,多角形,壁厚木化,壁沟较明显,管胞附近细胞中含淡黄色块状物。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。

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类圆形,排列整齐,外被非腺毛;壁稍增厚,木化或微木化,内层厚壁细胞5-6列,较少,壁厚木化;原生中柱,内皮层为6个半月形的细胞,维管束周韧型,木质部哑铃形,由多数管胞组成,直径5-27μm。

根茎粉末及解离组织:①厚壁细胞:横断面观呈类多角形;纵切面观多呈长棱形、纺棰形,末端渐尖或倾斜,少数呈类圆形或类三角形,有的略呈角状分枝,直径7-10μm,长49-170μm,壁厚薄不一,2-8μm,木化,层纹大多细密而明显,纹孔圆状点、短缝状,孔沟多稀疏。②管胞:主为梯纹管胞,直径12-65μm,多角棱状,各面梯纹孔多1列。③非腺毛:1-6个细胞,平直、弯曲或稍拐折,顶端细胞较长,有的下部细胞较大,上部细胞骤细,直径18-32(-55)μm,长120-690μm,壁薄,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。④内皮层细胞:表面观呈长方形类方形,垂周壁稍厚,微波状或弯曲,纵切面观细胞扁平,排列整齐,细胞内含黄棕色物或油滴状物。⑤淀粉粒:单粒圆形、椭圆形或广卵形,直径3-13μm,脐点点状或短缝状,层纹不明显;复粒由2-3个分粒组成。

鉴别薄层色谱:取海金沙草2g,置索氏提取器中,用石油醚脱脂后,用95%乙醇提取至无色,回收乙醇,残渣加25ml乙酸乙酯溶解,再以2%碳酸氢钠液萃取至无色,萃取液浓缩至干,加95%乙醇定容至2ml,为点样液。另取咖啡酸标准品制备成对照品试液。分别取点样液、对照品液各10μl,分别点于聚酰胺薄膜上,以苯-甲醇-阔醋酸(45:20:6)为展开剂,展距13cm,置紫外灯下观察,斑点均呈蓝色荧光。

性味甘;淡;寒

归经肺;肝;膀胱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利湿消肿。主肺炎;感冒高热;乙脑;急性胃肠炎;痢疾;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;尿路感染;膀胱结石;风湿腰腿痛;乳腺炎;腮腺炎;睾丸炎;蛇咬伤;月经不调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
复方①治肺炎: 海金砂根、马兰根、金银花藤、抱石莲(均鲜品)各五钱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(《江西草药》)②治乙型脑炎: 海金砂根一两,瓜子金五钱,钩藤根五钱,金银花藤一两,菊花一两(均鲜品)。水煎,加水』产角适量磨汁同服(如无水牛角,用石膏代替)。(《江西草药》)③治急性胃肠炎: 海金砂根三钱,水竹青一分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 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④治传染性肝炎(黄痘型): 鲜金沙根一至二两。煎服,一日二次分服。如用金沙根粉末,每次五分,一日三次,用温开水送服。如用甘蔗一段,孽莽五个,淡竹叶二钱,煎汤更好。〔《浙江中医杂志》(l):23,1960〕⑤治乳痈: 海金沙根七钱至一两。 酒、水各半煎服。服后暖睡取汗。 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⑥治小儿脱肛: 涵金沙根、瓜子草、芦竹笋、铁马鞭。水煎服。 (《四川中药志》)⑦治腮腺炎: 鲜海金沙根一至二两(或干根五钱至一两)。水煎服,日二剂。 (福建名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
各家论述1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兴奋强壮剂。可补虚弱,治瘤咳。

2.《四川中药志》:能补虚弱,治跌打损伤,筋骨痛,伤寒热狂及湿热肿满,茎痛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贝

    药材名称白贝拼音Bi Bi别名贝子、贝齿、白海肥、海肥、白贝齿来源药材基源:为宝贝科动物货贝、环纹货贝等的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Monetaria moneta(Linnaeus)2.Monetaria annulus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除去肉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1.货贝,贝壳略呈卵圆形,质

  • 郑承海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青岩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次子,郑承湘之弟,亦继家学,撰有《喉科杂证》一书,未见刊行。

  • 茯苓琥珀汤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七:茯苓琥珀汤药方名称茯苓琥珀汤处方茯苓(去皮)琥珀白术各15克 洚泻30克滑石21克 木猪苓15克(去皮)甘草(炙)桂(去皮)各9克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,小便数而短,昼夜约二十余行,脐腹胀满,腰脚沉重,不得安卧。用法用量上8味,共研为末,每服15克,用长

  • 小儿瘀热发黄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。《圣济总录》第一百七十四:“小儿瘀热在胃,或湿热相搏,熏在肌肉,其证目黄,身或疼痛,肌肉如橘色。或得之伤寒,或得之邪气,或得之风温,皆脾胃气虚,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。”治宜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,用地黄汤(《证治准绳》:茵陈、

  • 独脚莲

    ①出《质问本草》。为八角乌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化瘀清散汤

    药方名称化瘀清散汤处方柴胡10克,葛根15克,丹参15克,杭菊15克,桑枝15克,丹皮12克,赤芍10克,红花12克,地龙12克,薄荷6克。功能主治化瘀清热。主瘀热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摘录李润民方

  • 斩蛇剑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知柏地黄丸

    药方名称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40g黄柏40g 熟地黄160g山茱萸(制)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、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;味甜而带酸苦。炮制上八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用炼蜜35~50g加适量的水泛丸,干燥,制成水蜜丸;或加炼蜜80

  • 桃仁芍药汤

    药方名称桃仁芍药汤处方桃仁10克 芍药 芎藭当归干漆桂心甘草各6克制法上七味,哎咀。功能主治活血化瘀。治产后血瘀腹痛。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,煮取400毫升,分三次服。摘录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三

  • 留饮

    痰饮之一。指水饮蓄而不散者。《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》:“留饮者,由饮酒后饮水多,水气停留于胸鬲之间而不宣散,乃令人胁下痛,短气而渴。”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夫心下有留饮,其人背寒冷如掌大。留饮者,胁下痛引缺盆,咳嗽则辄已。胸中有留饮,其人短气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