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魁网 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贤良方正

贤良方正

意为有德有才、端平正直之人。此典指汉文帝刘恒征求贤良方正,询访政治得失。后以此典作为选拔有德有才文墨之士的美称。公元前108年,刘恒由代王被迎立为汉文帝后,他励精图治,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,很有作为。汉文帝前二年(前178年),汉文帝说:“各地接到我的诏令后,大家都思想我之过失,以及我所知、所见、所思的不足之处,要求大家告诉我。并推荐贤良方正、能直言极谏的人,来补正我的不足。”此典又作“方正贤良文学”。

【出典】:

《史记》卷10《孝文本纪》422页上曰:“令至,其悉思朕(zhèn镇,自秦始皇起专用皇帝自称)之过失,及知、见、思之所不及,丐(乞求)以告朕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,以匡(帮助)朕之不逮(dài待,不及)。”又《史记》卷12《孝武本纪》(452页)载有“贤良”、“文学”。又《史记》卷30《平准书》(1424页)载有“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”。

【例句】:

唐·陆贽《唐德宗神武皇帝奉天改年大赦》:“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,直言极谏及博通坟典,达于教化,并识洞韬略,堪任将帅者,委常参官及所在长吏闻荐。” 明·无名氏《拔宅飞升》头折:“本处官吏,以贤良方正,举小官入朝,加为旌阳县令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23回:“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,也有写着‘贤良方正’的,也有写着‘孝悌力田’的。”


并列 汉文帝二年,科举名目开始设贤良方正科。唐宋沿用。有德行、有才能的人皆可充选。又称贤良或贤良文学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及举~能直言极谏者,以匡朕之不逮。”《三国志·刘二牧传》:“居阳城山,积学教授,举~。”△褒义。多喻好人。也作“方正贤良”。


【词语贤良方正】  成语:贤良方正汉语词典:贤良方正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rǎng【源】 ①尧时贤人壤父之后,见《元和姓纂》(6,60,62)。②孔子弟子壤驷赤之后,以壤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上邽(17,418)。【布】 辽宁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①其引《元和姓纂》云:“尧时壤父之后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据《群书治要》注云:“壤父,相传为唐尧时击壤于道路作歌的老人。”②又注:“孔子弟子壤驷赤

  • 东西染院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(978),分染坊为东、西染院,改染坊使为东、西染院使。其后,用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,改武阶官名,换为武义大夫。

  • 女祧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负责守护先公先王配偶的庙祧。《周礼·春官·序官》:“女祧每庙二人”。

  • 襄樊战役

    宋元间重要战役之一。襄阳、樊城(今湖北襄樊)夹汉水对峙,为南宋阻挡蒙古军出汉入江东下之战略重镇。淳祐十一年(公元1251年)京湖制置使李曾伯部署高达等率部进驻襄樊,重整备御,组织军民顽强抗击来犯之敌。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冬,蒙古大军逼近襄樊。忽必烈采纳宋降将刘整献策,贿赂南宋鄂帅吕文德,允其在樊城附近鹿门山修筑土墙,名为榷场互市,实为堡垒,以遏宋军南北之援。次年,蒙军造战船五千艘,训练水军七

  • 杜从则

    如晦叔父淹之孙,中宗时官蒲州刺史。【介绍】:唐京兆杜陵人。杜淹孙。武则天时,自检校尚方少监授雍州司马,兼知尚方少监事。中宗时,官至蒲州刺史、工部侍郎。

  • 孟村镇

    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。清置孟村巡司。1955年于此设孟村回族自治县。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中部偏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,回族居半。镇人民政府驻孟村,人口1.4万,其中回族占38%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孟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,故名。1955年设乡,为县治。1961年改公社,1984年改城关镇,1987年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盛产苹果、鸭梨。有机械、建材

  • 韩少卿

    唐河南河阳人。韩仲卿弟。感慨重然诺。尝为当涂丞。死于节义。

  • 管窥

    同“管窥之见”。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:“朕在弱冠,未知稼穑之艰难,区区管窥,岂能照一隅哉!”【词语管窥】   汉语词典:管窥

  • 昆明劫

    源见“昆明灰”。指劫难。宋刘辰翁《青玉案.寿老登八十六岁》词:“灵光殿火,昆明劫过。”宋 王学文《摸鱼儿.送汪水云之湘》词:“乾坤桑海无穷事,才历昆明初劫。”

  • 东方虬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诗人。生卒年、籍贯不详。武后时任左史、礼部员外郎。武后游龙门,命群官赋诗,先成者赏锦袍。虬诗先成,得锦袍,及宋之问诗成,左右称善,武后夺袍衣之。虬诗有风骨,陈子昂尝称誉其《孤桐篇》“骨气端翔,音情顿挫,光英朗练,有金石声。……不图正始之音,复睹于兹,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”(《修竹篇序》)。此诗今佚。《全唐诗》存诗四首,《全唐诗补编》补一首;《全唐文》存赋三篇。事迹见《隋唐嘉话》卷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