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山屐
源见“谢公屐”。谓登山穿的木屐。元宋无《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》诗:“自补寻山屐,谁亲垫雨中?”
源见“谢公屐”。谓登山穿的木屐。元宋无《送陈行之之信州推官》诗:“自补寻山屐,谁亲垫雨中?”
读音:qiān【源】 阡或为秦汉时氐王杨千万之后,千加邑为阡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 临邛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阡能,唐时邛州牙官,中和二年因公事违期,避仗亡命为盗(7,15,21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市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姓苑》注云:“以阡陌为姓氏。” 田间纵向的小路称“阡”; 横向的称“
汉朝官吏秩位等级。次于中二千石,高于二千石。西汉诸侯王相秩即真二千石。据汉律,真二千石月俸二万,如以谷计,则月得百五十斛,一岁凡得千八百石。东汉半钱半谷,偶有变动。秦汉官吏俸禄等级名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百官受奉例》:“大将军、三公奉,月(谷)三百五十斛。中二千石奉,月百八十斛。二千石奉,月百二十斛。比二千石奉,月百斛。”注:“荀绰《晋百官表注》曰:汉延平中,中二千石奉钱九千,米七十二斛。真二千石月
周武王克商的战役。参见“武王克商”。
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齐东县“魏王城”条下:“县西二里延安镇有延安城。或曰,南燕时所筑。”
读音:Jiābùtǎlǎ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辉发(23,63,260)。【变】亦作〔加普塔拉〕(180)、〔嘉普塔喇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辉发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(按: 元代蒙古族有“嘉卜塔喇”氏,与此同音,不知其有否血缘关系。)
源见“乐羊食子”。形容极其残忍。唐陈子昂《感遇诗》之四:“乐羊为魏将,食子殉军功。”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城县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唐属洛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新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。以伊阙山为名。属洛州,后属河南郡。北宋属河南府,熙宁五年(1072年)废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,炀帝由江都(今江苏扬州市)北回,经此县入东京(今河南洛阳市)。
西域古国名。王治天山西部疏榆谷(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)。西汉武帝(前141—前87年在位)时有户300余,口2000余,兵799。国王之下设辅国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都尉各1人。居民“庐帐而居,逐水草,颇知田作”。国产良马、牛羊、骆驼。能作弓矢。本为大国。西汉初属匈奴。后匈奴单于徙蒲类6000余口于匈奴右部阿恶地,号阿恶国。人口贫羸,逃亡山谷间,故为其国。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,汉破姑师;匈奴日逐王降汉,
①亦名大胜关港、大胜港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胜关“陈友谅来侵,太祖命杨璟驻兵大胜关,友谅至,璟御之。友谅见港水狭,即退出大江,趋江东桥败去。今有巡司,兼置驿于此”。②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一百四十里豫、鄂交界处。《元史·世祖本纪》:南宋宝祐末,元兵伐宋,“八月丙戌渡淮。辛卯,入大胜关,宋戍兵皆遁”。明、清于此置巡司。民国初置县佐。(1)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
读音:É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明时山东东阿有此姓(247),今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、布尔津,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唐代有俄琰儿; 明代有俄淘。